- 考虑到美观、功能和碳足迹,优化使用再生塑料
- 开发一种通过颜色、材料和饰面设计塑料回收物的方法

科思创正在与著名的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的色彩与影像研究所合作,从色彩、材料和饰面 (CMF) 的角度研究可持续材料。© 科思创
虽然循环经济越来越重要,并且正在开发更有效的回收技术,但缺乏在美学和功能方面优化回收材料使用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材料制造商科思创与北京著名的清华大学色彩与影像研究所、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合作,从色彩、材料和饰面 (CMF) 的角度开展可持续材料研究。两位合作伙伴在 6 月 3 日至 6 日的“设计上海 2021”展览开幕式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该研究项目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可回收材料的美学、基于设计的身份的解决方案。实证项目基于研究结果、设计和实验。它旨在将美学 CMF 设计整合到科思创更具可持续性的聚碳酸酯材料组合中,并推广一种将美学与循环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将圆形与美学设计相结合
“虽然再生塑料的环境效益和技术性能已得到广泛研究,但需要对这些材料的感官特性以及人们如何从情感和可持续性的角度体验和欣赏它们进行进一步研究,”副总裁 Christopher Stillings 博士说以及科思创聚碳酸酯部门的色彩与设计 (CMF) 全球主管。“这些见解将帮助我们了解如何从 CMF 的角度区分这些材料。它们还将有助于商业成功和采用再生塑料。为了实现完整的循环经济,我们需要协同循环设计和美学设计。这意味着在材料、服务和商业模式方面进行创新。”
科思创聚碳酸酯部门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负责人 Roy Cheung 表示:“该行业不仅要考虑回收材料的技术和环境性能,还要确保它们在可持续性方面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反应。” “在科思创,我们通过在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的美学、功能和环境足迹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产品采取整体方法。”
其他地区具有潜力的亚洲方法
在多阶段项目下,清华大学色彩与影像研究所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将通过消费者调查、专家访谈、大数据挖掘和设计行业研究,探索科思创再生聚碳酸酯塑料 CMF 设计的设计路径和灵感。
“这是一个严谨、以科学为基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过程,旨在为消费者提供视觉和触觉印象,并通过美学设计讲述可持续发展的故事,”色彩与影像研究所副所长兼执行所长宋文文说在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我们希望取得满足全球消费者对更可持续材料的需求的成果。” 她说,合作的目标是促进一种以亚太地区为基础的方法,将圆形和美学设计相结合,并可以应用于其他地区。
科思创是实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先驱,不仅为自身,也为价值链。该公司最近与咨询公司 REnato lab 合作发布了“循环设计指南”,该指南旨在帮助电气、电子和电器行业的设计师和开发人员使他们的下一代产品更具循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