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叠加全国复工复产,国内需求逐渐回复,化工原材料价格普遍大涨,国内外企业纷纷发发函宣涨,例如三菱化工的改性聚苯醚树脂价格上调超4000元/吨;巴斯夫宣布聚己内酯涨近3000元/吨,龙佰集团的海绵锆价格上调1万元/吨。
01上海复工复产,最大产能恢复80%
5月22日,从上海市浦东新区获悉,浦东新区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在生产重点企业已超1100家,在厂总人数约13.8万人。
据浦东新区科经委介绍,目前,浦东新区已有204家生产类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产能达到疫情前的30%以上。西门子医疗等企业产能恢复到疫情前的80%以上,巴斯夫、ABB等企业产能恢复至70%左右。
据悉,浦东新区还将密切关注外资龙头企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浦东新区数据显示,1至4月,浦东新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46.63亿元。
另据Mysteel统计,截至5月20日,共有13个省市发布了停工复工最新信息。北京管控区实行“10+4”的管理管控政策,其中封控区封控10天后,降为管控区。上海拟从5月22日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广东多市调整封控区、管控区。江苏本轮疫情以来首次实现单日本土“零新增”。具体情况如下:
从上面5月20日全国停工复产的情况可以看出,全国复工复产消息越来越多,下游需求有望跟随回升,冷了两个多月的行情在需求回暖及海外巨头提涨的带动下,市场或将回温。
02,6月1日起,
塑胶产品全线上涨,由于国内需求逐渐回升,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价值人民币贬值,化工原材料的价格逐渐攀升,尤其是对于石油、塑料、化工、采掘等依赖海外进口以及外币借款较多的行业,进口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猛增。
近日,三菱化学HD集团发布涨价函称,自6月21日起再次上调PET瓶的价格。涨幅为在现有基础上提涨10%。
5月20日,三菱化学再度发布涨价通知,宣布自6月1日起全球范围内上调改性聚苯醚树脂价格。其中:
▶ 国内上调64日元/kg(约合3354元/吨)以上
▶ 国外上调0.6美元/kg(约合4016元/吨)以上
巴斯夫官方发布涨价通知,宣布自6月1日起,提高多元醇的价格。具体涨幅如下:
▶ 新戊二醇涨110美元/吨(约736元/吨)
▶ 1,6乙二醇薄片涨441美元/吨(约2951元/吨)
▶ 1,6乙二醇熔融涨441美元/吨(约2951元/吨)
▶ 聚己内酯涨441美元/吨(约2951元/吨)
▶ ε-己内酯涨441美元/吨(约2951元/吨)
▶ 1,5-戊二醇涨441美元/吨(约2951元/吨)
5月18日,三井化学宣布,自5月21日起将提高双酚A(BPA)价格,最高涨幅为49日元/公斤(约合2568元/吨),这是继3月下旬宣布之后今年的第二次。
有料君梳理发现,近一月以来,20余种进口塑胶原料价格跳涨,有的甚至无货可拿。
纯苯:目前报价9075.5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695.5元/吨,涨幅8.3%。
PTA:目前报价6788.36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499.91元/吨,涨幅7.95%。
丙烯酸:目前报价14866.67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1033.34元/吨,涨幅7.47%。
苯乙烯:目前报价10262.5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712.5元/吨,涨幅7.46%。
PET:目前报价907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610元/吨,涨幅7.21%。
甲苯:目前报价767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480元/吨,涨幅6.68%。
PX:目前报价990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600元/吨,涨幅6.45%。
丙酮:目前报价580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340元/吨,涨幅6.23%。
环氧树脂:目前报价26975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1525元/吨,涨幅5.99%。
环己酮:目前报价11766.67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566.67元/吨,涨幅5.06%。
己内酰胺:目前报价14333.33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666.66元/吨,涨幅4.88%。
氯化钾:目前报价5366.67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233.34元/吨,涨幅4.55%。
丙二醇:目前报价1220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433.33元/吨,涨幅3.68%。
正丁醇:目前报价9933.33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333.33元/吨,涨幅3.47%。
苯酚:目前报价1046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260元/吨,涨幅2.55%。
醋酸:目前报价506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120元/吨,涨幅2.43%。
二甘醇:目前报价501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85元/吨,涨幅1.73%。
DOP:目前报价1200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87.5元/吨,涨幅0.73%。
环氧氯丙烷:目前报价18700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133.33元/吨,涨幅0.72%。
丙烯:目前报价8486.6元/吨,环比上月价格上调15.6元/吨,涨幅0.18%。
03钛白粉单日最高上涨10000元/吨
钛白粉价格也水涨船高。近日,天原集团发布调价函,称5月17日起,针对国内市场,不同牌号氯化法钛白粉销售价格上调500元/吨,国际市场上调100美元/吨。同期,攀枝花市钛海科技发布调价函,称即日起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上调500元/吨。
此前,中核钛白也发布发布调价函,称5月15日起各型号钛白粉的销售价格在原价格基础上,国内各类客户上调500元/吨。
亚洲最大的钛白粉商龙佰集团也在3天内两次发函,宣布品氯化法钛白粉在原价基础上上调700元/吨,R-996、LR-108、LR-972型号硫酸法钛白粉在原价基础上上调500元/吨。海绵钛价格上调5000元/吨,四氯化钛价格上调500元/吨,海绵锆价格上调1万元/吨,四氯化锆价格上调1000元/吨。
近日,海外钛白粉巨头特诺发布调价函,称2022年7月1日起,除日本外,所有销往亚太地区的钛白粉的价格将提高300美元/吨。此外,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遂规定海运货物的交货期为90天,并提醒大家注意,所有订单确认均取决于产品的可用性以及是否遵守要求的交付周期。
业内人士表示,钛白粉涨价一方面是上游原料的上涨,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汽车、地产等主要下游领域的需求逐步恢复,行业整体向好。除此之外,近期人民币汇率屡破新低甚至冲刺7.0带来的多种原材料成本提高也是其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钛白粉行业工贸一体供应商颜钛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的钛白粉产品虽没有迅速涨价,但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看涨的预期,另外其代理的德国明凌的助剂、印度苏达山的颜料价格都出现了小幅上涨的情况,且供应紧张,因此企业近期都在提早1-1.5个月备货,为下游客户保供稳价。
04同比上涨434%
50余种化工品同比飙高,目前,50余种化工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其中氢氧化锂吨价上调超过38万,碳酸锂、多晶硅、磷酸铁锂吨价上涨超过10万,黄磷、溴素吨价上调在1万元以上,且部分化工原料同比涨幅屡屡翻倍,最高上涨超过400%。
氢氧化锂目前报价47000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83666.67元/吨,涨幅444.40%;
碳酸锂目前报价45000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63000元/吨,涨幅417.24%;
磷酸铁锂目前报价15500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05000元/吨,涨幅210.00%;
烧碱目前报价130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842.5元/吨,涨幅184.15%;
硫磺目前报价392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2406.67元/吨,涨幅159.03%;
甲酸目前报价5833.33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333.33元/吨,涨幅133.33%;
黄磷目前报价38333.33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20700元/吨,涨幅117.39%;
氯化钾目前报价5366.67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2841.67元/吨,涨幅112.54%;
多晶硅目前报价216666.67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14666.67元/吨,涨幅112.42%;
氯化铵目前报价149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767.5元/吨,涨幅106.23%;
硫酸铵目前报价1853.33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946.66元/吨,涨幅104.41%;
硫酸钾目前报价5333.33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2366.66元/吨,涨幅79.77%;
硫酸目前报价1072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472元/吨,涨幅78.67%;
焦亚硫酸钠目前报价3133.33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333.33元/吨,涨幅74.07%;
小苏打目前报价2733.33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150元/吨,涨幅72.63%;
磷矿石目前报价833.33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33.33元/吨,涨幅66.67%;
硝酸钾目前报价735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2900元/吨,涨幅65.17%;
硝酸铵目前报价460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690元/吨,涨幅58.08%;
轻质纯碱目前报价2725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965元/吨,涨幅54.83%;
磷酸一铵目前报价3920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386.67元/吨,涨幅54.74%;
丙烷目前报价6688.25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2310元/吨,涨幅52.76%。
就在5月18日,东曹宣布,自6月15日起上调溴素及溴衍生产品价格。目标产品为溴、氢溴酸、framecut 120G系列溴化阻燃剂,涨幅为30%以上。
对于本次调涨,东曹集团表示,亚洲地区对溴及溴衍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中国市场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日本最大溴生产商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节省劳动力、提高流通效率等各项措施,但为了在日本持续稳定供应,国内外价格判断认为有必要纠正差异,决定实施价格修订。
综上所述,无论是近百种化工品的同比暴涨,还是年初以来化工原料的大幅拉涨,化工市场的持续高位离不开国内疫情反扑和海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与上游原料的货紧价扬和下游的订单锐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与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飙高有着脱不开的联系。后续市场如何变化,有料君将持续关注。